為下一代築起無毒防線——最歡樂的反毒宣導
美國國家毒品管制政策主任吉可利寇斯(Gil Kerlikowske)在世界毒品報告提出,「毒品是一個問題,涉及每一個國家;我們社會上所有人,都有責任解決藥物濫用問題。」但在台灣,毒品問題卻逐漸年輕化,甚至更加隱匿與多樣。
新興毒品常以糖果、茶包等形式偽裝,讓許多年紀還小的孩子,在毫無防備的狀況下就踏入危險。根據統計,青少年首次接觸毒品的年齡持續下降,毒品防制不再只是治安問題,更是公共衛生與教育議題。
2015年,「台灣無毒世界協會」以預防性教育為目標,在全台進行毒品預防教育,期許透過知識傳遞的賦能教育,讓每位台灣囝仔擁有自己決定不吸毒的能力,在無毒的環境下健健康康地長大。
「我不是在監獄才看到問題,而是看到那個人出獄後,還是逃不出毒癮。」創辦人吳玉珍醫師提到,在大寮監獄擔任教誨師多年,看見不少曾努力戒毒、重新找回生活節奏的受刑人,卻仍因毒癮再度墮落回去,簡單一句「老師,我又沾上了。」揭開復吸的現實,也讓吳醫師領悟,與其等待他們染毒後再救,不如從根本開始做教育。
對抗毒品最有效的武器是「教育」
台灣無毒世界協會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十年,以「不做戒治,只做預防」為目標,透過校園、社區、軍營、企業等多元場域,深入各年齡層推動反毒教育,讓「識毒」、「拒毒」成為全民共同語言。十年來,協會走遍全台辦理3,220場反毒宣導活動,觸及超過79萬名受眾,動員14萬人次志工參與。
協會自創「反毒講師培訓制度」,培養沒有醫療或演講背景的民眾成為反毒志工,讓素人也能化身種子講師。截至目前,協會已舉辦81場講師培訓課程,全台已有2,147位合格講師,深入全台28個據點,包括離島金門。
協會的講師制度,不只是培育素人成為反毒種子,更成為許多重建人生的起點。秘書長陳怡君分享,有位參與者,過去曾深陷毒癮,甚至涉及販毒、製毒與吸毒,卻在完成講師培訓後勇敢站上講台,將自己親身的歷程化為最具說服力的教材。在結訓那天,他表示「協會教的每一個知識,都是我曾經真實經歷過的痛。」這句話不只讓現場所有人動容,更成為協會堅持推動教育、陪伴改變的重要力量,也讓講師制度的價值更為厚實。
《反毒互動遊戲本》——用「玩」的思辨教育
除了與高雄市青年局合作舉辦大型活動外,協會也與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、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等公部門密切合作,進行反毒教育推廣。在學校方面,協會每學期都主動發函,提供免費反毒課程,並附上教材手冊、互動學習資源;在企業端,從不動產、保險、電子業到食品業,不僅出資贊助教材印製,亦有志工實際參與活動,共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。
2025年2月28日,台灣無毒世界協會結合反毒理念開創市集活動,邀請民眾在輕鬆的氛圍中接觸反毒知識,現場並發行全新研發的《反毒互動遊戲本》,透過不斷嘗試將反毒議題轉化為更生活化、貼近群眾的形式,讓社會大眾理解危害、辨識毒品。
其實,協會教材原先多來自國際無毒世界基金會,但內容多針對國際情境,台灣無毒世界協會重新內化編輯,設計出符合本土語境、年齡友善、互動性強的教材。不同年齡層、族群面對的風險與認知差異極大,因此協會會依照受眾背景,設計量身訂做的教材與教案。
舉例來說,《反毒互動遊戲本》內含30多款遊戲關卡,包括連連看、圈圈叉叉、找碴、填空等,透過遊戲讓孩子了解毒品辨識、拒絕技巧與健康價值觀等主題,邀請桌球奧運國手林昀儒擔任反毒大使,讓學生透過遊戲本,以沉浸式互動方式,認識毒品樣貌與危害。
一堂課,一本書,一道無形的防線
與過去以恐嚇為主的反毒宣導不同,協會走的是「理解式教育」路線,引導孩子認識毒品背後的危害,進而建立正確選擇的能力,「我們不希望孩子是因為害怕才不碰毒品,而是因為理解後,自主選擇說『不』。」目前該遊戲本已進入多所學校,協會也開放索取,免費提供各界單位使用。
「改變不會一夕發生,但總要有人先開始做。」秘書長陳怡君提到,台灣無毒世界協會走過十年,從一間教室、一場講座、一本小小的反毒遊戲本開始,用最實際的行動,陪著孩子們認識什麼是毒品、怎麼說不、為什麼要守住自己的人生,為台灣築起一道無形卻堅實的「無毒防線」。
這些年來,協會不只持續在第一線耕耘,也累積了可見的教育成果。像是協會出版的反毒繪本《捷徑是最遠的》,繼登上法務部反毒大本營網站後,亦於暑假期間入選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,成為反毒學習單教材之一,象徵推廣反毒教育的重要里程碑。
當整個社會開始願意理解孩子、陪伴他們思考選擇,我們就有機會從源頭阻止更多悲劇發生。「這條路不容易,卻有人選擇堅持。」無毒的未來,或許仍遙遠,但這些年,已有無數個「起點」在台灣各地發生,從課桌、操場、市集、甚至一頁頁的遊戲本中萌芽,而這些起點,正也是希望的開始。